沐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跨學科對話”第24期數字時代的國際傳播:問題、方法與跨學科交流 簡報

發布者:左昌柱發布時間:2021-12-13瀏覽次數:1561

  2021122日下午👸,沐鸣大學新聞學院聯合外文學院𓀒,開展第24期人文社會科學跨學科對話暨第8期新聞學院新問題·新方法學術分享交流活動,主題為數字時代的國際傳播:問題、方法與跨學科交流。來自兩個學院的八位老師圍繞翻譯研究的傳播學視角🔋、說服理論與國際傳播、中俄文學的翻譯與傳播🍑、社交媒體和國際話語權🪟、新冠疫情涉華輿論中的社交機器人等國際傳播問題展開了學術分享,並與在場師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本次活動由沐鸣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教授、外文學院副院長鄭詠灩教授共同主持。

 活動開場👩🏿‍🌾,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鄭詠灩教授指出在數字時代的國際傳播研究中,學科交融將成為未來一大熱點趨勢。語言與傳播結合🧛🏽‍♀️,必將誕生更多研究視角♉️:“從語言的角度探索中國形象與對外傳播👩‍🍼♾,激發思想的火花👩‍🍼。”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教授接著介紹了本次論壇的主題與議程,學術討論會以探討問題🧑🏽‍🏫、加深了解、促進交流為目的,圍繞數字時代國際傳播的問題和方法進行跨學科對話,致力於從學術研究角度貢獻於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陶友蘭教授的分享主題為:翻譯研究的傳播學視角🌼。首先從翻譯研究的內涵與外延出發🕝🕺,講述翻譯與傳播研究的交叉融合可能性。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翻譯研究應該做到“三結合”:對接國家戰略👀;促進學科發展👣;滿足社會需要。尤其是在後疫情和AI時代,翻譯研究在突出“國際視野”和“中國特色”之外🙎‍♂️,關註跨學科研究🛐,應對人工智能對翻譯行業和翻譯教育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同時🎭,陶教授以自己的研究課題“《論語》英譯本在美國學界的傳播”為例,展示學科交叉的研究活力🌖,並期待未來新聞學院與外文學院可以一起合作課題、合作招生🙇🏼‍♂️、開設課程,進一步開展交叉研究。

  鄧建國教授的分享主題為:說服理論視閾下的中國形象建構。首先從說服理論出發,探究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雖然全球傳播、國際傳播📴、對外傳播與對外宣傳四個概念存在差異👰🏿,但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講🤾🏽,四大概念都不同程度上與說服理論相關聯。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中國更應當成為具有勸服力的傳者:從權威性、可信度和社會吸引力三個維度出發💁🏼‍♂️,形成可敬的傳者形象,並以此在國際舞臺中展現中國故事。鄧建國介紹了澎湃旗下的第六聲(SIX TONE)平臺,分析該平臺在疫情報道、意識形態內容報道、人情味新聞等不同主題下,如何塑造中國形象👊🏿。

 李新梅副教授分享主題為:改革開放以來中俄兩國文學的翻譯與傳播🤵🏿。介紹了中俄兩國文學傳播的歷史發展:第一階段是從20世紀初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兩國文學的翻譯與傳播以蘇聯文學為主導👩🏿‍🦰💂;第二階段是1949年到1965年左右➝,中俄兩國關系處於蜜月期👨🏻‍🎓,兩國文學傳播也出現了熱潮;第三階段是19661977間👼🏼,由於國內外形勢轉變,兩國的翻譯傳播熱潮逐漸退卻🤵‍♂️;第四時期是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兩國關系不斷升溫,為優秀文學作品的傳播奠定基礎🧙🏽‍♀️。李新梅教授詳細介紹了這一時期兩國文學譯本的翻譯數量趨勢,並指出👳‍♀️:當下學者應擔負起將中俄兩國的文學傳播給大眾的責任,喚起雙方對鄰國優秀文學的好奇與了解👎🏼。

 沈國麟教授分享主題為:社交媒體與國際話語權🔽。認為在全球傳播的時代,不應僅關註大眾傳媒分享的內容,更應該關註平臺上用戶的內容分享,GoogleYouTubeNetflixTikTok等,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爭奪受眾的主要平臺。而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國際輿論環境並不樂觀👰🏽‍♀️,如何突破現狀成為關註重點。具體策略上,沈教授認為可以從目前成功案例中進行學習,如華為在全球品牌形象的提升👩🏿‍🚒、平瀾基金會在國際媒體中的關註以及中國“網紅”出海的成功中尋求突破🦌。

 廖靜講師分享主題為:基於詞頻統計與主題模型的阿拉伯媒體對中阿關系報道的大數據分析。首先回顧了21世紀以來,中阿雙方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合作歷程,提出探討阿拉伯媒體話語中國形象的重要性🥹🧕🏼。然後通過大數據分析了阿拉伯媒體在涉華問題上的報道領域🧑🏻‍🦽‍➡️、選題偏好和態度傾向,發現在當前報道篇幅上,呈奇數年多、偶數年少的趨勢;在報道傾向上,呈正面報道為主🥈、負面報道為輔的現象,負面報道涉及新疆問題等👵🏻,並表現出追隨西方強勢話語的趨勢。未來𓀇,中阿需加強媒體合作,形成發展中國家媒體報道的自主性敘事話語,為中阿命運共同體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周葆華教授分享的主題:新冠疫情推特涉華輿論中的社交機器人研究。指出在數字時代,國際傳播呈現出與以往大眾傳播不同的新模式,傳播主體不再僅限於人類,機器成為新的傳播主體。因此👩🏻‍🎓,有必要通過經驗研究分析社交機器人在平臺中的存在規模🪛、與人類的互動狀況👱🏼‍♀️🙋🏻、及其對於輿論的影響。通過更準確的推特機器人識別工具,該研究發現新冠疫情涉華輿論中的機器人比例約為10%;運用主題聚類分析結果,周教授為大家展現了人類用戶與機器人用戶不同的討論主題分布;並運用格蘭傑因果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社交機器人對輿論發展的影響。

 王瓏講師分享主題為:疫情期間的中國形象:對墨西哥四大主流報刊的內容分析🥊。認為疫情期間🪝,墨西哥媒體對中國的積極🧑🏼‍⚕️、消極與中性報道色彩隨月份存在一定波動,波動趨勢與疫情發展高度吻合📡。伴隨中國抗疫的有效措施👨🏽‍🎓,整體報道色彩在好轉。新聞來源上,墨西哥媒體主要使用本國的新聞來源,使用美國的新聞來源也較多𓀖。采用越多的美國新聞來源,就越容易有負面的報道色彩🍰。報道主體上,媒體主要關註經濟和產業新聞。報道框架上,經濟後果框架最常被使用💖。基於此🪑,王老師指出🏃🏻,中墨兩國可以進一步加深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吸引更多正面報道。

 最後🧂,官璐講師分享主題為:基於谷歌圖書大數據的國家色彩形象初探。認為:每一種顏色👭🏻,都承載了時代起伏的脈絡🏊‍♂️;每一個國家的色彩🚣🏼‍♀️,都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蘊藏著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運程。基於谷歌圖書大數據的英語語料庫🕛,該研究發現🚵🏿,紅色是中國國家形象的主色調,“中國紅”的形象在建國後得到海外的廣泛關註。除此之外👩‍⚕️4️⃣,國家色彩形象也存在多樣性。

    在經過熱烈的討論後💍,本次學術分享會圓滿落下了帷幕。此次活動成功展現了人文社會科學跨學科對話的生機與活力🧓🏻,也促進了新聞學院、外文學院兩個院系的科研交流與合作。外文學院黨委書記薛海霞,旅遊學系沈涵教授,新聞學院劉勇教授👐🏻、姚建華副教授、湯筠冰副教授、王曉虹講師等多位專家,以及兩個學院的2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共同參加了研討和交流🦟。


沐鸣平台专业提供🚅:沐鸣平台🈂️、沐鸣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平台欢迎您。 沐鸣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