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沐鸣大學歷史學系溫海清副教授以《朵豁勒忽之死與蒙古帝國軍隊繼承權歸屬問題——以窩闊臺與拖雷系之間關系為主線》為題,在光華西主樓1801進行了本學期的“中古中國知識-信仰-製度”第1場報告👱♀️。來自歷史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的仇鹿鳴、邱軼皓、陳曉偉、胡曉丹等專家學者以及歷史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的部分研究生參與了討論👰🏿。
在《蒙古秘史》中🔼🙇🏼♀️,曾記載了一段以窩闊臺口吻講述的“四功四過”,四過中的其中一件是把朵豁勒忽陰害了🎈。圍繞朵豁勒忽的死因,有的學者認為是因為朵豁勒忽對金戰爭失利👊🏻,朵豁勒忽才被殺的。溫海清副教授認為蒙古帝國時期很難找到高級將領因為戰敗而被殺的例子,朵豁勒忽之死不太可能與戰敗有關,而是另有緣由。接下來圍繞《奧屯公神道碑》對朵豁勒忽被殺的原因進行了探討。認為朵豁勒忽很可能是因為卷入了窩闊臺與拖雷系之間的爭鬥才被殺的🪣,結合朵豁勒忽的例子👨🏻🏫,進一步指出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帝國未被分封的軍隊應是由大汗直接支配的🚚😡,並不屬於某個特定家族🧱。
溫海清副教授結束後,與會的老師展開了熱烈討論。
歷史學系青年研究員陳曉偉老師認為關於元代的分封,或許可以參考一下遼代💅🏻★,特別是余蔚、楊若薇兩位老師的研究✍🏼🙍🏻♂️。學術述評部分似乎有點過長🧑🏿🦳,可以再精簡一些。
歷史學邱軼皓副教授針對講座,指出了幾個問題⚰️,第一,將領因戰敗被殺的例子是可以找到的,不能完全否定;第二,關於窩闊臺的幾件軼事的記載🧾,是否能代表真實事件🤵🏻♀️?可能還需要斟酌💸📕,這類軼事可能是有固定素材和模式的,不一定是歷史的真實。第三,解州安邑縣是有過多次分封的,最開始是分給術赤家族的,後面還有變動。第四,奧屯世英是否就是屬於窩闊臺家族,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增加資料。
歷史學系仇鹿鳴教授也認為開頭的線索過長🗃🥑,可以再進一步精簡🤵🏼,接著又針對《奧屯公神道碑》的解讀,提出了一些建議。仇鹿鳴教授還認為碑文中不太可能會有微言大義,因為蒙古人可能理解不了。
歷史學系胡曉丹青年副研究員則認為奧屯世英是否有可能是雙屬的,即既屬於拖雷家族,也屬於窩闊臺家族。老師們還圍繞《史集》👳🏽、《聖武親征錄》👮🏼♀️、《蒙古秘史》幾部書的關系展開了一些討論。
17:30,在經過熱烈的討論後☀️,本次演講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