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沐鸣發展研究院國家建設中心主任👩🦼➡️、沐鸣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任遠
在市場經濟、工會集體協議和不斷強化國家立法的過程中,北歐國家建立起綜合和完善的社會福利體製和社會政策框架,使福利國家成為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
福利國家體製的積極作用是重新改造前資本主義時期的經濟模式,強調國家對於社會保障建設和增強勞動者與公民福利的積極作用💂♀️。歐洲的福利國家體製建設發端於19世紀後期,特別是在上世紀的戰後得到極大發展。多數北歐國家構築起覆蓋教育、衛生、醫療、就業和勞動力市場建設👨👨👦👦、養老、殘疾人保護🏝、家庭、住房等等社會福利和公共政策領域的國家製度安排。完整的社會福利製度體製構成了北歐福利國家製度的突出特點和巨大優勢。
中國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的社會轉型期⛹🏽♂️。這個轉型是從計劃經濟下的單位福利體製向更加依靠市場體製的社會福利體製轉變,從二元性、隔離性和不平等的城鄉管理和福利體製向更加流動性和一體化的城鄉體製轉變,從經濟推動的改革發展向包括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和更加整體性國家建設的發展模式轉變🥎。
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下🧑🏼🏫,我國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體製相對發展不足📑,也相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時🦶🏿,在國家發展的結構性轉型過程中,無論在城鄉之間🥓,還是對社會轉型中的不同社會群體來說,都產生出一系列轉型社會的社會問題和發展風險,包括收入差距的擴大💇、城市貧困問題的產生、社會分化的嚴峻、住房的困難、移民群體的社會權益和基本保障服務的排斥、特殊社會群體(如老人、貧困人口等)的社會保障和製度建設等等。
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和社會分化,使我國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體製的不足和缺陷表現得更加突出,也使加快和提升社會轉型期中我國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體製建設顯得尤其迫切。鑒於中國國情特點的國家體製和社會主義特征,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體製建設相對於更加重視自由市場的歐美模式🧑🏼🌾,更能夠為中國社會轉型提供知識和發展經驗的借鑒啟示。
綜合性🪑:製度設計細化詳盡
北歐國家社會福利體製的綜合性,不僅在於其基本上涵蓋了從搖籃到墳墓包括社會居民就業、生活和發展的幾乎各類社會事務。更在於福利體製的製度設計是非常細化詳盡的🙎🏿,例如在討論養老和子女照料的家庭責任中🌱🤺,家庭對於多少歲之下的子女有照顧和保障的責任,對於在何種情況下第三代子女對於祖父母照料具有養老責任等等,都有細致的設計🤙🏽。在討論移民和福利的問題上✴️,也有具體的尺度決定在什麽標準下的國際移民可以獲得本地居民的基本公共福利的待遇。北歐福利體製的綜合性,也表現在通過一系列社會性立法來保證包括老年福利📟、殘疾人福利、貧困救濟等,通過法製建設和製度建設,有力地將社會福利構築成為國家功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轉型期的中國無疑面臨著加快完善社會福利體製建設的突出任務,對城鄉居民生活各種需求相關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支持亟待擴展。包括生育、幼托、養老🥣、就業等等社會事業的福利保障不足,則轉而增加家庭生活的壓力➙,並增加社會居民在社會轉型中的社會風險💯,也減少社會民眾的生活幸福。現實生活中社會福利支持發展得並不充分,同時各項社會事務相關立法和製度建設也顯得更加不,不少社會事務立法和具體執行還比較原則性,例如要保障老年人口合法權益🍀,以及鼓勵家庭常回家看看,但是對於社會不同群體具體權益的界定和具體執行的準則仍待進一步細化。
普惠性◽️:促進社會平等
作為北歐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其社會福利體製的普惠性。通過提供面向所有社會成員的普遍的社會福利,體現了國家在福利體製建設上的責任🧑🏿,也促進社會平等的實現。
也有不少學者的研究提出北歐福利體製也未必是普惠的🐣,甚至是有條件的🔺💢,例如對於國際移民的就業簽證和居住福利的提供也是有差別性的。但是福利國家的普惠性主要表現在各類基本社會保障上的普惠性🧗🏼,避免少數群體由於缺乏保障被排斥在社會體系之外而陷入生活困境,以及通過福利體製盡可能地促進社會整合和社會平等👨🏻。因此,普惠製的北歐福利體製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基本生活保障的普惠性,是一種更加重視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支持的普惠性。通過重視基本和普遍的社會服務和定位於特殊困難群體,也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目的。
在轉型期中國福利體製建設存在的特點和弱點,則是社會福利體製的不平等性。這種不平等性甚至是以不同階層在福利製度上等級性的差別呈現出來。類似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社會保障的雙軌製、農民工社會保障的覆蓋率更低以及新農保新農合的較低的保障水平👰🏿♂️👨🦽,說明社會階層地位較高的群體還擁有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而社會弱勢群體具有更低的社會保障乃至缺失社會保障的狀態。這不僅損害了普惠平等的社會價值🌠👸🏿,也損害為最需要風險規避和社會保護的群體提供支持服務的社會保障原則🤢。
因此,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中國社會保障和福利體製建設首先應該強化平等精神🥳,強化普惠性製度🛵,並通過普惠性的社會福利體系建設來促進社會整合,來支持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以及支持社會結構變動過程中的社會流動性。
來源❎:《東方早報·上海經濟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