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菊:樸槿惠哲學思想研究

發布者:發布時間💇🏿‍♀️:2013-11-11瀏覽次數:2998

 

        摘要:今年6月底韓國總統樸槿惠成功訪華,中國大地刮起了一股強勁的“樸旋風”。樸槿惠之所以受到高度關註🧛🏽‍♂️,一方面是因為她的人生經歷具有傳奇色彩🌿,另一方面是因為她精通漢語,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哲學不僅幫助樸槿惠度過了人生中的絕望時光,更鍛煉和培養了她客觀理性的思維能力。她的人生經歷和相關施政理念中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誠信之道、忠恕之道、義理之道🍰、天命之道等幾個關鍵要素。雖然這四個方面有可以重復或疊加的部分🐋,但就總體而言👐🏻,樸槿惠哲學思想的核心最終可以歸結為儒家的“內聖外王”。她通過讀書來深刻思考人生🫵🏼👞,正確認識人生🆕💻,最終通過修身養性的“內聖”,逐步找回內心的寧靜🍹♣️,從而為“外王”奠定了基礎。哲學對樸槿惠產生了積極有用的影響🧚🏽,這值得我們深思並學習。
 
       關鍵詞:樸槿惠🧖🏻🕵🏼‍♂️,誠信,忠恕🏠,義理,天命🦹,內聖外王。
 
       作者簡介⚖️🎰:邢麗菊💝,女,哲學博士,1980年12月生🧙🏻,籍貫山東淄博🤦🏿‍♀️。現任沐鸣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韓國研究中心副教授。韓國總統樸槿惠傳記《絕望創造希望👨🏻:樸槿惠的傳奇人生》中文版譯者。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百年朱子學研究精華集成”(12JZD007)的階段性成果🐄。

      此文發表於《東北亞論壇》2013年第6期第95-106頁👱‍♂️,2013年11月1日出版🔼。

 
1.序言

        作為韓國以及東亞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樸槿惠備受世人矚目。因為她身上有著太多的傳奇因素:她的父親樸正熙曾是韓國總統;她曾代替母親行使了5年“第一夫人”的職責;她曾處在權力的頂峰🦹🏽‍♀️,後因父親遇害遭受眾叛親離⚇,而一度跌入地獄🎖;她曾隱居18年👨🏻‍🎤,只是“為了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而重返政壇;200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事件讓她與死神擦肩而過⏫,這又更加堅定了她競選總統的決心🛶;2007年黨內總統候選人競選失敗後,她又整裝出發𓀅,終於在2012年底獲得了過半數的高支持率而成功當選為總統👩🏻‍🦯‍➡️。她的人生大起大落,可謂是“在絕望中成長,在希望中前進”,是“絕望創造希望”的過程🙋🏼‍♂️。

       以樸槿惠訪華為契機,中國大地刮起了一股強勁的“樸旋風”♨️。人們對她的高度關註👨‍🍼,除了以上傳奇經歷外🧑🏼‍🎄,更重要的則是她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熱愛🧝🏿,以及對中國所展示的真誠友好態度。翻閱樸槿惠的傳記和日記可知👨🏻‍🚒,她多次提到中國古典《論語》🌆、《孟子》🤳、《中庸》以及其他人文類書籍對其心靈的滌煉,特別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更是給了她巨大的精神力量,幫助她戰勝了人生的絕望🍊,鍛煉了她哲學思維的能力。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長期以來處於人文學邊緣的哲學,怎麽會對一位女總統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何謂“哲學”?哲學一詞最初來源於古希臘語,意即“愛智慧”。畢達哥拉斯(572BC—497BC)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愛智慧)這個詞語,並且把自己稱作philosophos(愛智者)🧑🏿‍🔧。他認為😅,philosophos(愛智者)生來尋求真理,還把愛智者歸到了自由人的行列。[1]德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1772-1801)也曾說過,“哲學就是懷著永恒的鄉愁尋找家園”。在西方,哲學一直是與真理和自由聯系在一起的。 
 
 
        樸槿惠喜愛哲學,她的思想和行動中凸顯了很多哲學的印記🧏🏻‍♀️🏌🏽‍♀️。樸槿惠屬於政治人物📡,政績應該是評價她最好的標尺。但筆者認為,政績僅僅是衡量政治人物事業成敗的依據🛖,而政績的好壞又因人和立場的差異而有不同👩🏼‍🦰。鑒於此,本文對樸槿惠的政治路線或風格不予置評🥒,而是將焦點置於其人生經歷以及相關政治理念所體現的哲學思想上。在中國傳統文化看來🌇,人是天地間的小宇宙,只有深入剖析了人的內心世界🏋🏽‍♀️,才能全面把握其人生。下面將以中國哲學的幾個關鍵詞🌾🌉:誠信之道、忠恕之道👌🏽👨‍👨‍👧、義理之道、天命之道為核心來分析一下樸槿惠身上所體現的哲學思想👗。
 
2.誠信之道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備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規範。中國傳統文化對誠信的探究🔐,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中已出現“誠”的概念。《尚書·太甲下》有“神無常享,享於克誠”的記載🎓,此處“誠”主要是指對篤信鬼神的虔誠🦾。《周易·乾卦》中講“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認為君子說話立論應該誠實不欺🚴🏽,才能建功立業。此處“誠”已經開始具有日用人倫的道德意義。後來到了孔子🛤,“誠”雖未形成理論概念,但孔子多處講“仁”,其修己愛人的內在意蘊與“誠”是一脈相通的。到了孟子,“誠”逐漸成為規範人們道德行為的一個重要理論概念📺😷。孟子指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3]認為“誠”是順應天道與人道的基本法則#️⃣。荀子開始以“誠”涉政,把“誠”從做人之道擴展為治世之道👗,指出“誠”乃“政事之本”📸。儒家經典《大學》將“誠意”作為“八條目”之一,成為連接“格物”、“致知”與“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環節🌺。至宋明時代🤷🏼‍♀️,理學家不僅對“誠”的內涵作了思辨性演繹🤵🏿‍♂️,還將其視為維護封建“天理”的精神元點加以闡發。可見,儒家高度重視“誠”在成己、成人與成事中的重大作用,視之為道德的根本。[4]

       “信”最早也是見於《尚書》。《尚書·湯誓》中有“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爾無不信,朕不食言”[5]等關於信的7條記載,其中多數指的是對鬼神的虔信。到了後來,“信”逐漸成為經世致用的道德規範📙。孔子十分強調“信”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認為治國即使“去兵”🎳、“去食”🤟,也不能“去信”,因為“民無信不立”🚙。[6]孔子還指出“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7]認為“信”是國與國相交的道義標準💮。到了孟子,他把“朋友有信”[8]列為五倫之一,視其為封建社會道德評價的基本倫常規範。

        在中國古代🍮,“誠”與“信”單用較多🎩,連用較少。春秋時期管仲曾將“誠”與“信”連用💂🏼‍♀️,他指出“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9]認為誠信是集結人心並使天下人團結一致的保證。由於“誠”、“信”意義相近,故常常被互換使用🦸🏼。雖然二者各有側重,但相互貫通🌧,互為表裏。正如北宋張載所言:“誠故信☝🏽,無私故威”。[10]可見👩🏻‍🦽‍➡️🆎,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交朋結友、進德修業之基,是治國安邦之道🐨🎿。崇尚誠信已成為一種文化傳統🧖🏽‍♂️😘,並內化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特質。

        就樸槿惠的經歷來看🧑🏻‍🎄,也許是父母遇害後遭遇了太多的眾叛親離,她的人生以及施政信條中尤其註重誠信🤳👗。她曾經指出:
 
       “以坦蕩的胸懷和誠實的心待己待人🪞,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堂堂正正的人生💉。……別看是一次小小的失約💭,可失去的卻是誠信👨‍✈️,而丟掉誠信的人註定要受到人們的白眼。失去誠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會變得淡漠。……在我看來,一個人的誠信是金錢難以置換的法寶。”[11]

       “信譽和名譽就像人生的時光一樣,是千金難買的貴重物品。遺憾的是,人們往往感覺不到它的珍貴,只是東窗事發時才捶胸頓足而後悔不已。”[12]

     “失去信賴的社會會使所有的一切變成悲傷和陰郁。有的人從一開始就背信棄義👨🏻‍🦱,有的人則是後來因立場不堅定而逐漸在權勢、名譽和金錢的驅使下背信棄義。”[13]
 
        可見,她將誠信視為比金錢還貴重的人生法寶🥊,認為失去誠信的社會是令人不安和擔憂的社會。人失去誠信是因為內心防線垮掉了🥲,而且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背信棄義給她帶來的常人無法體會的痛苦讓她尤其重視誠信原則。

       基於此🤨👨🏽‍🍳,她在個人交往和國家外交中也尤其重視心與心的真誠溝通和交流🦶🏿。今年6月底的訪華之旅🦻🏿,樸槿惠將其命名為“心信之旅”🖕🏿,這更突出了她的這一理念。她曾在自己的日記中指出👝:

 
      “只要以禮相待,真誠交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多則感情越深🚨🧖🏿‍♀️。……以情交友,以心感人👰🏽‍♂️✧,這是把我們擰成一股繩的強大動力。”[14]
       “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進行的對話是那麽的愉快和愜意。只有這樣的對話才能使人間的真情生根、發芽、開花🚴🏿‍♂️、結果。”[15]
 

        於是,樸槿惠的“心信之旅”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她的自然和真誠也拉近了與中國人民之間的距離。訪華期間👨🏻‍🚒,她在與商業界人士聚餐時引用中國俗語說“先做朋友🐪,後做生意”👨🏽‍🦳🪿;她在清華演講時特意選用了與清華校徽顏色一致的紫色正裝👨🏽‍🎤,而且演講期間因個別詞語發音不準而重新糾正並抱以善意的微笑;她深諳中國傳統中“落葉歸根”的習俗🦸‍♀️,主動提出要歸還誌願軍的遺骸回國安葬等,都向中國人民如實展現了自己的誠意和善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了中韓友好。

       這種真誠溝通的做法,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感而遂通”[16]的原理。《周易》認為,天地間只有一個感與應而已👸🏿,“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17]只有通過交感的過程,陰陽雙方才能凝聚為恒通暢達的和諧體。外交的對象是國與國💇‍♂️,具體來講則是國民對國民,再細化來看則是人與人🔫。在中韓兩國交流中🍽,溝通與共感非常重要🙋🏻‍♀️,“觀其所感𓀜🏅,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18]感情是增進國家與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第一要素♏️。為了實現真正的共感,就必須要對話。對話是實現溝通和共感的前提條件👱‍♀️。

      除此之外👩🏿‍⚖️,她執政後提出的“韓半島信任進程”也是這一思維的產物。“韓半島信任進程”是樸槿惠政府對北政策的主幹,即在建立信任過程中積累南北間的相互信任,並通過這種信任,將南北關系發展到相互合作的更高階段👩🏼‍🏭。具體來講㊙️,信任進程可以分為建立信任和交流合作兩個階段。初期階段📓,尊重過去南北間已經達成的協議並履行實踐,然後通過無條件的人道主義援助來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第二階段,根據信任的進展情況🧑🏻,開展南北間互惠性的經濟和社會文化交流,從而構築更高階段的信任😳。[19]盡管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撤走開城北方員工等一系列行為有些威脅的意味👨🏼‍🦲,盡管國際社會和韓國政界對樸槿惠提出的這一進程還有不少爭議🤾🏻,但樸槿惠致力於通過真誠開放的對話並構建信任的做法是值得我們肯定的。這表明了她在踐行“誠信之道”。
   
3.忠恕之道

       忠恕是儒家重要的倫理範疇,是仁愛思想的基本內涵🧑🏼‍💼,也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顧名思義,“忠恕”就是忠誠和寬恕。分而言之,“忠”是中人之心🫷🏻,為人謀事;“恕”是如人之心👻,推己及人🧑🏻‍🔬。《論語·裏仁》很好的解釋了“忠恕”的內涵: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之道。綜合《論語》的內容🏌🏽‍♀️,我們可以概括認為,“忠”的內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0]“恕”的內涵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1]前者指的是,如果自己想要有所作為,也要盡心盡力讓別人也有所作為,成人之美⇢;後者指的是🦶🏿,將心比心並推己及人⌨️🤽🏼,自己不願做的事,絕不強加於人🤦‍♀️☂️。關於“忠恕”,朱熹註釋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22]若能竭盡自己全力並一心一意為別人做事,視他人如自我,則自然能夠做到推己及人。可見👩‍💻,忠與恕其實是可以實現相互統一的“一道”,不能割裂開來。若將二者分離,則孔子“一以貫之”的道便成了“兩道”,會犯邏輯上的錯誤。

       忠恕之道不僅可以處理好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人際關系,而且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基本之道🤽🏻。《孟子 》指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使爾也。”[23]這裏的“所欲”,不僅是民之所欲,而且是君與民之共欲👩🏽‍🍼。君主對臣民若能實行“忠恕”之道🤾🏿,則可以得民心;得民心,便可以得天下。聖王如果能夠以“己之所欲與不欲”來體恤下民,則下民可以衣食安逸富足,於是聖王就可以“不降席而匡天下”,[24]這也是孟子所說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25]

        關於盡己之“忠”🖕,我們從樸槿惠代行“第一夫人”可以充分看出來🦤。盡管只是22歲的花季少女,但面對母親突然去世的噩耗,她完全顧不上個人的悲傷🕞,便不得不在喪禮結束後的第六天履行“第一夫人”的職責☂️,前去參加一項排球大賽並致辭。不僅如此,她每天要翻閱上百封的民情申訴🧙‍♂️,並一一反映給父親或者親自跑腿去處理;她要經常陪同父親去全國各地考察民情💣,並現場作業;她要接待各國來訪的政要首腦等🤽。如此的忙碌使得她恨不能將鐘表的時針固定下來。長久的勞累使得她嘴角經常起泡,並伴隨著持續低燒。事實證明,她的這一角色詮釋的非常成功👩🏻‍🔧🐈‍⬛,最突出的事例便是她成功說服美國前總統卡特保留駐韓美軍🍥,解決了父親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關於推己之“恕”,我們從樸槿惠關註女性🥠、教育等方面可以看出來。盡管樸槿惠是有名的“三無女人”,但作為一名女性政治人物,她對以上問題依然傾心關註♟。面對2005年民主黨(當時的執政黨)強行通過《私立學校法》修正案🦹🏻‍♂️,她以決不讓步的姿態,在嚴冬酷寒中進行了53天的抗爭示威,最終使得執政黨屈服;[26]為了照顧年輕的大國家黨女性黨員們👮🏿‍♀️🈴,她硬是力排眾議🗒🙏🏻,在黨舍內部創立了“快樂幼兒園”➡️,讓年輕的媽媽們可以安心工作🧔🏿‍♂️;[27]面對別人質疑其沒有家庭和子女而缺乏相應經驗時🖖🏼🦴,她的回答是:

 
       “世宗大王不是奴婢出身,但是他深刻了解奴婢的苦衷,給她放了100天的產假。同時也給了她丈夫一個月的休假👨🏽‍🏭,以便照顧她。”[28]
 
       這些都體現了她以忠恕之道來體恤國民✒️,從細微處做起🏜,努力為國民排憂解難。在今年初的總統就職演講中,樸槿惠明確指出🤚,“要開啟一個老有所依🚶🏻‍♀️‍➡️,少有所養,人人都會受到祝福的國民幸福時代”。她要讓韓國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讓大學生們畢業後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讓勞動階層都能勞有所得👮🏼‍♀️,讓國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建設幸福家園。她將這些視為自己崇高的使命。[29]

       不僅如此,即使在上任之初面對朝鮮核試驗等軍事威脅時👩🏽‍🔬🦹🏿‍♂️,她雖一方面強烈譴責朝鮮違反國際規定的做法,但另一方面也考慮到朝鮮的糧荒和生活困難,多次強調不能因此中斷和減少對北的人道主義援助。

        關於忠恕🚱,樸槿惠曾如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拿‘忠恕之道’為例來說。它的實踐原理出乎意料的簡單,‘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朋友💽,先施之’。也就是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替別人著想,己所欲先施於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30]

       “《論語》中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依據人類的本能和欲望類推出來的標準𓀚,也是正確對待他人的標準⚗️。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代表孔子思想的仁義的本質也在這裏。要常把自己置於他人的立場上去審視😴,這就是仁。”[31]

 
        這些都表明她明確忠恕之道的含義⌚️,並努力踐行之。典型的例子便是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利他之心”👩🏻‍⚕️,認為其是最高境界🚴🏼‍♀️。[32]
 
       “我們的使命和天職到底是什麽呢?那就是誠實履行‘利他主義’🚵。只要我們樹立這種觀念🧚🏻‍♀️,誰都可以忠實的完成自己的使命。”[33]
       “利他之心👞,是征服痛苦與虛妄的方法。……凡是以私欲為出發點的事情🖖🏻🚣🏿‍♀️,其結果無一不是以痛苦和虛妄結束一切⬆️。”[34]
 
        正是從“利他之心”出發,樸槿惠才認為建立了龐大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以及創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秦始皇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偉人🧁。因為前者具有占有廣袤領土的私欲,後者具有想當一國之君的私欲,而且他們都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欲將無數條生命推到戰場上犧牲,這實際上相當於暴力,所以她不認同這種權威或者強壓式的統治理念。與戰爭相比,她更重視和平;與降服相比👩‍👧,她更重視和諧🐲;與利益相比✢,她更重視情義。[35]這些都表明她在追求一種“忠恕之道”💂🏼‍♀️。
 
4.義理之道

       儒家的義理思想是一種闡明人在具體現實中當行之道的行為規範,主要從倫理領域闡明了人面對現實問題時所做的正確判斷和道德實踐🦵。因此,“何種人生才是有價值的”💣、“如何行動才是正確的”以及“正確的價值判斷的基準是什麽”等都屬於義理思想的範疇。

      “義理”這一詞在宋代以前的諸多文獻中已經出現過,如《呂氏春秋》中有“心若禽獸👨‍🦳,長邪苟利,不知義理”[36]和“義理之道彰🤸🏽‍♀️🚚,則暴虐奸詐侵奪之術息也”[37]等;《管子》中有“亂主之動作失義理”[38]和“道術德行💇🏼,出於賢人,其從義理🚶‍♂️‍➡️。兆形於民心,則民反道矣”;《論衡》中有“儒生究義理”等。以上“義理”大都是邪利、暴虐、奸詐等的反義詞,基本都包含著道德的含義。

      “義”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含義,其現代意義主要有🧗🏻:① 宜;②善;③儀💋;④宜與善之道;⑤與人結骨肉之親(如義兄弟);⑥字句之意等🧑🏻‍🦰🎗。因此🦐,“義”可以縮略為追求現實生活中合宜的“時宜性之義”與實現正義之善的“原理性之義”兩層意思。換言之,它一方面具有重視事實判斷的狀況性,另一方面具有重視價值判斷的道德性。

      義在先秦時代主要指的是外在的行為規範🛒。《周易·文言》中說“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論語·季氏》中也說“行義以達其道”🦵🏻。這兩處的義強調的都是在現實實踐中的行為🤜🏿。

       除此之外,義還要求在既定情況或場合下采取正確而又恰當的行動⚜️,體現了一種“宜”的恰當性。因此🩰,《中庸》中說“義,宜也”☦️,朱熹也在《孟子集註》中說“義者,行事之宜”🤷🏿,《荀子》中也說“義謂各得其宜”。由此來看,義是處理日常待人接物之關系的最適切原理,它在任何時候都要求“時中之宜”。但若想正確的做好符合時中之宜的判斷,就需要理這一普遍性的規則🙍🏻‍♂️。傳統儒家則從人的內面心性來尋找答案👨🏻‍⚖️。

        關於人的普遍性,孟子曾如下指出:

 
        “人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39]
 

        此處的“理”意味著包括人在內的宇宙萬物以及存在於一切現象變化中的法則💱,終極意義上指的就是天理。與之相比🐘,義是只有人才具有的當為的規範原理🧑🏼‍🔧。具備了它,人才可以為人並與其他動物相區別。理與義雖然屬性不同,但它們卻以共同的基礎----天理為媒介。因此朱熹將“義”解釋為“天理之所宜”⏭。

       可見,儒家義理思想的真正內涵在於實現“原理性之義”與“時宜性之義”的和諧🍤,這就是《中庸》“合內外之道,故時措之宜也”的境界。

       具體到樸槿惠來講🪄,我們會發現,她尤其註重正義和原則。
 
      “正義是我們生存於這個世界唯一的守護神🪮。失去正義意味著失去了所有的一切🧑🏽‍🎄。我們的智慧也源自於正義,失去正義也就無所謂智慧可談。……失去正義的自我傷害會招致難以承受的打擊,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40]

     “世間有一種不亞於甚至是高於血緣關系並將人們真正聯系起來的紐帶,這就是正義。失去正義的結合,即使表面很牢固💽,可一旦遇到利害關系等問題便頃刻瓦解。只有在正義基礎上形成的人與人的結合才是最牢固的人際關系🫶🏼。”[41]

 
        正是在這種正義的基礎上🧙🏿‍♂️,她才反復強調自己要追求“正直的人生”。
 
      “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麽🌀?那就是正直的生活,以及它所帶來的內心平靜和愉悅👩🏻‍🦱。”[42]

      “守道和正直是我一生的行為準則🧜🏿🍺。只有堅守這一準則,我的心靈才能得以平靜💃🏻。這一準則不允許我離開正道半步,我只好沿著這個正道走下去。”[43]

        她將這種正直的生活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認為這會給人生帶來無與倫比的快樂。

        關於原則,樸槿惠更是視其為“政治的生命”。她曾於2007年在媒體記者俱樂部的演講中指出:

      “我一直認為信賴和原則是我個人政治的生命。我將用這種毫不動搖的原則和信念來建設我們的國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將與國民一同努力。”
 
       可見,樸槿惠將履行與國民的承諾當做政治人最重要的價值,而且在行動中也一直貫穿著這個信念🤽🏼🎀。政治人只有切實履行與國民的承諾🏵,並將其運用到國政管理上才能建立一個國泰民安的社會🧝。樸槿惠也不止一次的指出,遵守原則和信賴的國家才是先進國家🖐🏼。
 
       “我們國家要想成長為先進國家🧑🏽‍🎄,必須首先要遵守原則和約定,營造一個相互信賴的社會氛圍。與製定新的政策和製度相比,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建立一種重視對國民承諾的政治文化。我覺著這是非常重要的🧛🏻‍♀️。”[44]
 
        以上突出的是義理思想中的“原理性之義”👨🏼‍🎨🤵🏻。而就“時宜性之義”來講,我們會註意到樸槿惠的這個觀點:
 
       “人生之路可以比喻為駕駛員常用的‘換擋’,意即我們應隨時根據需求來調整行進的速度😈。過好自己的人生並不意味著人生路上事事如你所願👨‍🍳。更有意義的人生其實是🤜🏿,即使遇到困境時,你也應該積極的去適應👹,去挑戰😸,應該做到機智靈活的換擋🍰🏸,爭取轉危為安。這才是正確的人生,發展的人生🌉,有意義的人生🚌。”
 
        在她看來,最高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也不是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意誌迎刃而解的人生,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做到適時、適宜而又智慧、能動的調整,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飛躍發展。[45]

       在分析樸槿惠的政治綱領時,我們也會發現“韓半島信任進程”與“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又稱“首爾進程”)”都體現了一種“時宜性之義”的義理思想。在處理南北關系時,雖然以前韓國歷屆政府實行了各種多樣化的政策,但並未帶來朝鮮的變化,也未能真正促進南北關系的實質發展👨🏼‍🎨。一直以來,朝鮮不斷發起軍事威脅🧙🏿‍♀️,韓國政府時而製裁🙍🏿,時而妥協,而朝鮮在取得國際援助後最終又演變成新一輪的威脅👩‍🏭。樸槿惠政府為了切斷這種惡性循環並引導朝鮮走向國際軌道,認為構築信任是核心因素,於是提出了這一信任進程🛒。而且樸槿惠政府在推進這一進程的過程中也發現👷😮,單憑韓國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借助東北亞國家各國的協力合作🖖🏿,共同來推動多邊對話、三邊會談、六方會談等,為建立信任做出積極努力👊🏿。“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的多邊對話體製便是構建“韓半島信任”的輔助性機製。她的這一施政綱領正是將自己的哲學理念結合現實情況所做的適當調整✔️,反映了“時宜性之義”的義理思想。

 5.天命之道

       中國古代的天命思想非常豐富🙌,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立論。其中👨‍👩‍👦,道家的天命多是指宿命、命運🧎‍♀️,墨家的天命是指神的意誌,法家的天命是指君王的意誌,而儒家的“天命”多是指發自個人內心的理想使命👩🏼‍🏫。

        就儒家來講🕖,天命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如《尚書·召誥》記載:“有夏服天命”,《詩經·商頌》中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那時的天命都具有一種有神論的宗教色彩🕣🩲,體現了人們對無法抗拒的上天的盲目崇拜和迷信。後來到了《周易》,雖然沒有天命的描述😺,但卻有了對“天道”的理解☝️。《周易》開始對自然進行相對客觀的理解和認識👳🏿,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並提出了著名的“三才之道”,即“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46]此處的天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天命”,指的是非宗教色彩的陰陽變化的客觀規律🌆,這就較以前進了一步😅。而到了《中庸》,天命則與人性結合起來,最著名的論述則是“天命之謂性”👨🏼‍🎤🫷,指的是天命化為人的本性。人稟賦了天命而生,這也更加凸顯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後來到了宋明理學9️⃣,這一思想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理學家們直接將這種性命名為“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相對比,認為這種性是純善無惡的人的本性,並據此提出了“性即理”這一命題。如此,天命與人性實現了一以貫之的結合。

        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樸槿惠曾接受過天主教洗禮,並信仰上帝。那時,她眼中的天命一定程度上具有上帝的色彩。但在更多時候,樸槿惠視天命為人所無法抗拒的客觀自然的規律🏃🏻‍♂️,她有時也用“上天”🪸、“天意”等詞語來表述。

       “從歷史和現實的諸多事例看♡,我們不得不承認歷史和人類的命運取決於天命,都是按照上帝安排的劇本來演繹的。……人類違抗天命、肆意妄為,註定要受到上帝的懲罰。”[47]

       “只有領悟天命且滿足於天命的人才能擁有無憂無慮的平靜心態。”[48]

       “人最大的病痛在於傲慢,極度的憤怒也是來自傲慢🔀。只要平時常有敬畏上天的念頭,就不會受到傲慢病痛的侵擾🪈。”[49]

       “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後我要過更加智慧的人生,我將順應天意為我安排的一切⛽️,包括我的言行。”[50]

       “只要我們徹底領悟天意的真諦🥻,我們的利他之心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51]

       “對周圍每個人行善就是對上帝的忠誠,時刻不忘修心養性就是對上帝最虔誠的祈禱😂。上帝賜予我們的智慧就是心正和氣正。……人類怎麽會有超越上帝的智慧?”[52]

        綜上可見,樸槿惠的天命有些宿命主義的色彩。她認為人如何抗爭也鬥不過上天😥,人只不過是在上天業已安排好的劇本裏出演著自己的角色而已,無法修改劇本和劇情。但這並不意味著她要求人們消極被動的接受天命而無所作為🚵🏼‍♀️。她相信上天這一權威性的存在,但她更強調的是,人要因此懂得知天敬天🦈,敬畏天命💩🖌,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肆意妄為。世間所有的傲慢和憤怒都源自於人的自以為是👷‍♀️,源自於人錯誤的以為“萬事應該以自己的意誌為轉移”。[53]人要拋棄這種錯覺,順應天意,“忠實於上帝的旨意,默默履行上帝的旨意並以此充實自己的人生🦹🏼,就足夠使自己心滿意足的了”,[54]這樣才能過正直的生活🦸‍♂️,才能心安理得💷。

        雖然上天和天意看似遠不可及👩🏼‍🏫,但樸槿惠也不忘指出🧎🏻‍♀️‍➡️,“上帝就在正直的心裏”,[55]“現實正向我們傳達天意,我們的現實就是天意”💐。[56]基於此,她才說“我的天堂既不是來世,也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現在的世界,是我眼下正在打造的世界”。[57]

        而且對政治人物來講🤱🏻,天意與民意也是相同的⛔️,因為“國民就是上帝”。這一點也對應於《尚書·泰誓中》所講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意即上天所看到的來自於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聽到的來自於老百姓所聽到的。所以樸槿惠指出⛹🏻‍♀️,“政治家必須以贏得民心為自己最大的奮鬥目標。……領導者需將國民的期盼當做自己的期盼”,[58]所以還要通過修身養性來順應天意,贏得民意。只有將自己置身於國民之中🎇🐈‍⬛,才能在國民心目中樹立中流砥柱的形象。
 
6.結論🏐:內聖外王

       以上筆者分別從誠信、忠恕、義理和天命四個方面來分析了樸槿惠的人生經歷和有關施政綱領中體現的哲學思想。盡管從嚴格意義來講👏,以上四個方面有可以互相重復或疊加的部分,但就總體而言,筆者認為樸槿惠哲學思想的核心最終可以歸結為“內聖外王”🍾。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雖然主要涵蓋了儒釋道三家🧎🏻‍♀️,但就整個思想發展史來看,儒家的比重無疑是最大的。作為一門人文教化的學問🚃,儒家的最終目的便是通過個人身心的修養來化成天下📡,這突出的表現在大學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換言之,就是“內聖外王”🧕🏻,對內要具有聖人的才德,對外要實行王道來統治天下🤱🏽,它體現了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理想。

       “內聖外王”一詞最初源自《莊子·天下》篇:“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在莊子看來🏺,“內聖外王”是天下治道術之人所追求的理想。就《天下》篇來看,外王的條目中還包括了很多法家的因素。可見🤼‍♂️,這一思想是儒道法三家相結合的產物。雖然不直接出自孔門儒家之說,但儒家對此作了最大程度的闡發🥷🏻,最終成為儒家的基本命題↙️。

        在“內聖”方面,孔子主張要“為仁由己”🍮。[59]他指出🕡,“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60]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仁人,關鍵在於自己🧫👩🏿‍🍳。在“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為出發點👉🏻,以“治人”為目標🥿。孔子曾指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61]在孔子看來,內聖和外王是相互統一的,內聖是基礎,外王是目的♖,只有內心的不斷修養,才能達到內聖;也只有在內聖的基礎之上,才能治國安邦,從而達到外王之目的🆔。換言之,政治只有以道德為指導,才會有正確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實到政治實踐中,才會產生更加廣泛的影響。“內聖外王”體現了政治與道德的統一。
政治者內聖的關鍵在於要正,尤其要正德🚶🏻‍♂️。關於此,孔子有一些著名論述🆔🛍,如🍃:
 
        “政者👈🏻,正也👨🏽‍🔧𓀆。子帥以正🛀🏼,孰敢不正?”[6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63]

          “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64]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65]

         可見🦵🏼,為政者首先要做的是“正”,具體指的就是正其身心👏,正其德行,然後才能為政🥿。“正”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前提。
樸槿惠的思想和言行也證明了她一直在朝著“內聖外王”努力,可以說她是這一思想的踐行者。最突出的表現便是她18年隱居生活中博覽群書並修養身心的典型事例。她在2007年3月接受韓國《每日經濟》記者采訪時,曾如下指出🖐🏻:

        “二十多歲時𓀊,我曾面臨難以承受的考驗和痛苦。……當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

         不僅如此,她還在《遇見我人生的燈塔——東方哲學》一文中指出🈳:

       “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和戰勝人生磨難的智慧🧕🏻,讓我領悟到了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著。……

       自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裏的寧靜,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從此人生的苦難成為激勵我的夥伴🚺,真理成為照亮我前程的燈塔。”
 
        除此之外,樸槿惠還習讀了大量人文學的經典著作。她曾在其自傳中指出:
 
      “那段時間我讀了《法句經》、《金剛經》等佛教經書和《聖經》,也讀了東方哲學的相關書籍和《貞觀政要》、《明心寶鑒》等。我將這些書放在床頭,以便隨時可以拿起來閱讀。其中若有喜歡的字句,我會隨時抄寫在筆記本上,每當心煩的時候就會拿來翻翻看看。”[66]
 
       正是這18年博覽群書的修身生活,讓她學會放下很多事情😆,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讓她懂得了“驅除私欲🎄,堂堂正正做人,尊重對方為人謀平安忠實於眼前生活,這是實現內心平靜的基本原則”;[67]讓她懂得了“修養是對他人的理解和關懷💻,是培養利他之心的重要手段”;[68]讓她懂得了“我正則世正👩🏿‍🔬😤,世安則我安”;[69]讓她懂得了“地位是樹幹👨🏿‍🚒,修養則是樹根➔。只有具備自我節製🏹、自我修養與自我犧牲精神,才能問心無愧的坐上那些位高權重的位子”。[70]

        讀書的同時,她也寫了很多文章,並出版了《要是能出生在普通家庭》、《點滴的人生》、《以苦難為友🧑‍🦲,以真實為燈》、《我的母親陸英修》等著作👨🏿‍🍼,而且成為大韓人文協會的一員,並被授予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名譽博士學位。[71]

        可見🚚,在艱難困厄的18年漫漫時光裏🧑‍🧑‍🧒,樸槿惠在孤獨中思考,在痛苦中找尋👆🏻。絕望的人生✂️,要麽倒下毀滅,要麽站起重生🧑🏼‍🔬。她選擇了後者⇢,讀書換起她站立重生的希望,讀書引導她深刻的思考人生,並正確的找尋人生。這也是孟子所說的“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72]通過18年修身養性的“內聖”,樸槿惠領悟到了人生的三件法寶🦸,那就是“我的正直明朗之心;我的正直明朗之心帶給周邊人的平和;讓我每天都過得勤勉充實的分分秒秒的時間”🤦🤩。[73]如此的修養也反映了《中庸》的“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奠定了她最終實現“外王”的基礎🧝🏼‍♂️。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樸槿惠在“外王”的道路上還面臨著眾多的困難和挑戰☃️,而且這也註定了是一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74]的艱辛之路。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以哲學為首的人文學對樸槿惠的人生產生了積極而有用的影響。這也正應了馮友蘭所說的那句話👨‍🍳:“中國哲學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實際的信息)👰🏽‍♂️✊,而在於提高精神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75]如此,樸槿惠才會在與人文學專家的座談會上特別指出“人文學是理解人類和指引我們該如何生活💅🏿、照亮生活道路的智慧之燈”,[76]並在《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中重點提出加強中韓人文紐帶,成立“中韓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這些都突出了她對人文學的關註和熱愛🤸🏽。相信更多的人會從樸槿惠的人生哲學中深刻感受到人文學的力量,並以此為榜樣,積極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參考文獻: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周易》🦠、《尚書》🎃🦀、《詩經》、《管子》🎚、《四書集註》、《正蒙》🧘‍♂️、《韓詩外傳》、《離騷》。
(韓)樸槿惠:《在絕望中成長,在希望中前進》,智慧之屋出版社,2007年7月🏇🏻。
(韓)樸槿惠著🦶🏿,藍青榮等譯🌆:《絕望鍛煉了我:樸槿惠自傳》,譯林出版社,2013年5月。
(韓)金炳完著👨🏼‍🎓,邢麗菊、陳超譯:《絕望創造希望:樸槿惠的傳奇人生》,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韓)樸槿惠研究會編🥎🧖🏽,陳冰冰譯🪽🧙‍♀️:《樸槿惠日記》,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6月👩🏻‍🎨。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
夏澍耘💕:《中國古代誠信源流考》,載《光明日報》2002年4月9日版。
(韓)柳現錫:《如何理解韓半島信任進程》,載Jezu Peace Institute內刊資料(No.2013-13)。
(韓)許振:《樸槿惠總統:人文學是照亮生活道路的智慧之燈》💥💁🏽‍♀️,載韓國《中央日報》2013年8月8日版🔕。
 
 
 
 


[1] 參見百度百科“哲學”詞條。
[2]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2頁。
[3] 《孟子·離婁上》。
[4] 夏澍耘🏍:《中國古代誠信源流考》,載《光明日報》2002年4月9日版。
[5] 《尚書·湯誓》。
[6] 《論語·顏淵》🧑‍🦯‍➡️。
[7] 《論語·學而》🧠。
[8] 《孟子·滕文公上》。
[9] 《管子·樞言》🚣🏽。
[10] 《正蒙·天道》。
[11] (韓)樸槿惠研究會編,陳冰冰譯:《樸槿惠日記》,2013年6月,上海譯文出版社😪🤲🏿,183頁。
[12] 同上書,179頁。
[13] 同上書,52頁🏧。
[14] 同上書,134頁。
[15] 同上書,135頁。
[16] 《周易﹒系辭上》。
[17] 《周易﹒鹹卦》👎。
[18] 同上⚽️。
[19] (韓)柳現錫💂🏽:《如何理解韓半島信任進程》🥶,載Jezu Peace Institute內刊資料(No.2013-13)🧝‍♀️🚵🏼‍♂️。
[20] 《論語·雍也》
[21] 《論語·衛靈公》🤺。
[22] 《論語集註》💅🏿。
[23] 《孟子·離婁上》🙅🏻‍♀️。
[24] 《韓詩外傳》。
[25] 《孟子·公孫醜上》。
[26] (韓)樸槿惠著,藍青榮等譯🗺:《絕望鍛煉了我:樸槿惠自傳》🛟,譯林出版社🔈,2013年5月,228-233頁🧟‍♀️。
[27] 同上書,238頁⇾。
[28] (韓)金炳完著,邢麗菊、陳超譯🍆:《絕望創造希望:樸槿惠的傳奇人生》🤹🏿,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209-210頁。
[29] 同上書,232頁🧏🏼‍♂️。
[30] 《樸槿惠日記》🛁,183頁。
[31] 同上書,172-173頁🫡。
[32] 同上書👩,190頁。
[33] 同上書,191頁。
[34] 同上。
[35] 《絕望創造希望🙎🏿‍♂️:樸槿惠的傳奇人生》,165頁。
[36] 《呂氏春秋·明禮》🦧。
[37] 《呂氏春秋·懷寵》。
[38] 《管子·君臣下》🐚。
[39] 《孟子·告子上》。
[40] 《樸槿惠日記》,229頁。
[41] 同上。
[42] 《樸槿惠日記》,169頁。
[43] 《樸槿惠日記》🍇,141頁。
[44] 《絕望創造希望🤹🏻‍♀️:樸槿惠的傳奇人生》,144頁。
[45] 同上書👩🏼‍🎨,67-68頁𓀀。
[46] 《周易·說卦傳》。
[47] 《樸槿惠日記》,151頁。
[48] 同上書,173頁🆎🤰。
[49] 同上書,151頁。
[50] 同上書,93頁。
[51] 同上書👳🏽‍♀️🥹,191頁。
[52] 同上書🧙🏼‍♂️,221頁🚪👍🏽。
[53] 同上書,151頁☯️。
[54] 同上書,160頁。
[55] 同上書,230頁。
[56] 同上書🧖,153頁。
[57] 同上書🏄🏿‍♀️,221頁。
[58] 同上書🚴🏿‍♀️,182頁🕵️。
[59] 《論語·顏淵》📸。
[60] 同上。
[61] 《論語·憲問》🙋🏼‍♀️。
[62] 《論語·顏淵》
[63] 《論語·子路》
[64] 同上。
[65] 《論語·為政》📕。
[66] 《絕望創造希望:樸槿惠的傳奇人生》,55頁⛲️。
[67] 《樸槿惠日記》,210頁。
[68] 同上書⛱,214頁🫣。
[69] 同上書✬,215頁🚬、218頁。
[70] 《絕望創造希望🧤🧛🏼:樸槿惠的傳奇人生》,24-25頁。
[71] (韓)樸槿惠🔃:《在絕望中成長,在希望中前進》🛥,智慧之屋出版社,2007年7月,162-163頁。
[72] 《孟子·盡心上》。
[73] 《絕望創造希望:樸槿惠的傳奇人生》🫸🏻,91-92頁。
[74] 《離騷》。
[75] 《中國哲學簡史》,5頁😿。
[76] (韓)許振:《樸槿惠總統:人文學是照亮生活道路的智慧之燈》,載韓國《中央日報》2013年8月8日版。
沐鸣平台专业提供:沐鸣平台沐鸣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平台欢迎您。 沐鸣平台官網xml地圖